谁说猫头鹰一定要夜里才出动?你看它……
在认识纵纹腹小鸮[xiāo]之前,我脑子里只有猫头鹰这一泛称。直到第一次在初春看见它,猫头鹰这个世界才在我眼里具象起来。
冰雪未褪的土路上,干黄的杂草在车辙两旁密密如团,我坐在车辆后座,眼睛低低慢慢扫过,突然,一个咯噔,杂草堆里有好鸟!
它一动不动地窝在地上,胖乎乎的身子,眼亮黄,瞳仁乌黑,大眼睛随着我们的移动变换着焦距,可不是猫头鹰么?地上踩着小田鼠,小嘴吃得血红,哪怕看见了我们,也依然坚守美餐——真是吃货啊。
拍下一张对视照后,我们又慢慢开走了。车后,两队观鸟的学生踏入荒地搜寻,一位男生突然惊呼起来,我们回头一看,那个小吃货从男生脚下匆匆起飞离开,还是没完成那顿进食。我突然回过神来:印象中神武的猫头鹰竟然是这么小。
翻开图鉴一 30 30535 30 9316 0 0 2920 0 0:00:10 0:00:03 0:00:07 2921,是的,猫头鹰家族中被称为“小猫头鹰”的就是它,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在1769年某自然杂志的1月刊中,由Scopoli命名并做了定种描述,模式标本采自斯洛文尼亚的Carniolia(现在的克拉尼Krain)。
它的确很小,从头到尾端总共就21~23厘米,体重105~260克,去博物馆看标本,体羽不再蓬松的它就是个小不点儿。比较心酸的是,无论中英文介绍都会强调它的矮与胖,再顺带说一下它的长腿、短尾和扁平的脸部(……可是,跟斑头鸺鹠[xiū liú]比起来,它明明还是更英俊修长的嘛)。
至于它的其他特征,就是没有耳羽簇,脑袋扁平,褐色的上体有白色的点斑,白色的下体具褐色杂斑及纵纹。
它有超强的适应能力
纵纹腹小鸮广布于欧亚大陆,还被引入了新西兰。适合它的栖息地类型很多,除了森林,它几乎可以在在全域完美展现自己的适应力,比如开阔郊野、山谷焦岩、稀树牧场甚至农田谷仓,从海平面一直到开阔的山区。在喜马拉雅区域,它的分布甚至高达海拔3000~4600米。
比起其他猫头鹰的树栖特性,它的地栖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多明显呢?几乎每次见它都不在树上,可能是在篱笆上、电线(杆)上、光秃秃的树枝上或者石头堆上,“经常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头”。兴奋时它会来回摆动身体,一旦停落之处受到惊扰,就会马上直起身,缩得窄窄的,然后快速振翅飞走,或者缩回洞中。
纵纹腹小鸮的超强适应力也得益于自身广泛的猎食食谱。它能吃昆虫、小个儿的两爬(蛇和蛙)、小兽、小鸟等等。它最常见的捕食方式如其他猛禽一样,从高处突袭,但也经常会在地面上蹦蹦跳跳地搜寻猎物,有时也会不吝功夫地追逐一番,吃不完的就藏在洞穴中。
去年7月,在小五台山脚下的湿地开车夜巡,一只纵纹腹小鸮翻飞过十米高的土墙,落到地上,就低着头吃蛾子,我们的车灯吸引了许多趋光的飞蛾,竟像是为它开了一顿夜宵。
去年9月,我们深入四川甘孜的横断山脉,在海拔4400米的开阔的草场土墙上看见了纵纹腹小鸮,实实在在地刷新了我们对它的认知。当时藏区已近深秋,夜间气温可低至0度左右,除了鼠兔,似乎再没有别的食物。如果连兔都冬眠,它是否还有足够的时间飞到一个暖和的地方去过冬?
多在树洞中筑巢繁衍
纵纹腹小鸮是定居个体。年轻的成鸟会四处游荡,并在距自己出生地200~600公里处定居,但亚成个体的平均扩散距离仅为50公里。别看纵纹腹小鸮的个体娇小,它们也并不是吃素的。在家域范围内,它们会大声鸣叫或主动攻击入侵者,以守卫自己的领地。
它们的家域范围通常只有0.5平方公里。于是,发情期时,我们便经常能从同一个方位同时听到好几只雄鸟的唱鸣——为了争取雌鸟的青睐,它们会分别站在距离潜在巢穴较近的地方或直接在巢穴入口放声高歌。在安静的夜晚,处于发情期的它们很容易被听见,而它们的交配通常就在临近巢穴的树枝、岩石、高墙上发生。
对它们来说,最完美的筑巢点是老果树上中空的树干;根据欧洲的保护经验,人工巢箱也蛮受用的。它们还会利用墙洞、屋檐,或峭崖、沙坑、废弃的兽类巢穴等等,其巢洞要么与地面齐平,要么立于高处,与地表距离3~10米。
4月~5月中旬便是它们的繁殖季,在巢穴完工后的一两周,雌鸟将会在两天时间内间歇地产下3~6枚白色的蛋。在22~28天的孵化过程中,一般由雌鸟独自孵化,雄鸟则负责捕食,并把猎物衔进巢穴,除非食物充沛,双亲才会轮班一起孵化。
刚出生的小崽子得8~10天才会睁眼,35天才能出飞;38~46天后它们就可以飞远一些距离;23个月大后,就可以独立寻找自己的领地了;不到一岁,它们就会性成熟。纵纹腹小鸮似乎一直童颜,最高寿的可以活15~16岁,但野外生存的它们通常不会这么长寿。
小猫头鹰也受到了威胁
对于数量仍然十分可观的纵纹腹小鸮来说,它们在IUCN的濒危评级中是LC(Least Concern,低危),在我国是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但来自栖息地和盗猎的威胁正在为它的未来蒙上一层迷雾。
在栖息地方面,荒地、废墟、土墙、村庄、老树正在一批批消失,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它们栖息地的流失;而来自盗猎的威胁则更为具象:每年迁徙季节张网捕鸟时,它总是落网的“常客”。
在数次相遇中,纵纹腹小鸮诚如观鸟手册中所言,“矮胖而好奇”,它并不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村头的土墙、石堆、农田的柴禾堆、甚至秋天的麦秸秆上都是它的钟爱之地。无论昼夜,我们也总能捕捉到它与我们对视的眼神,有一点好奇,有一点犹豫,有时也会有无所谓的“好困啊”。
分布广泛的它就像猫科中野生的豹猫,同样适应力极强,给点儿机会就灿烂。我们常说,豹猫是生态环境的底线,如果一座山连豹猫都不复存在,那就宣告了山的死亡,对于纵纹腹小鸮也是如此。村口大树上的猫头鹰非但不是古语中的凶兆,反而是一种平安的信号:水土安好。
纵纹腹小鸮是寻找猫头鹰的入门鸟,而在从它到长耳鸮、灰林鸮、雕鸮的步步晋级中,我依然十分期待与它在野外的相遇。如今,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已经不对外人开放。一年半过去了,当时躲在杂草堆里吃田鼠的,以及在砖墙上歪着脑袋看我们的纵纹腹小鸮,你们还在继续好奇观望么?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253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 猫盟@巧巧。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猫盟CFCA
ID: felidchina
野生猫科动物科研和保护的民间机构
日历娘の推荐
想让小猫头鹰每天陪伴你吗?
来看看物种日历插画版的便利贴吧!
绘有纵纹腹小鸮的N次贴哦
长按二维码去看更多款~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鸱鸮科 长耳鸮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戳阅读原文去找小猫头鹰哦